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前沿 > 正文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赋能女性

2023-02-20 00:54:50

近年,我国在推动妇女赋权和参与经济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稳步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着眼于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围绕妇女扶贫、妇女健康、女性创业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公益慈善项目,以切实行动,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和妇女事业发展。

@她创业计划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根据全国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和洛阳市牡丹产业人才需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教育培训中心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共同确立2020年“牡丹种植加工技能培训”项目落地在河南省栾川县,于2020年5月在栾川县启动实施。通过此次牡丹种植加工技能公益培训,提升农村贫困妇女或城市失业女工的就业创业能力,更好地发挥妇女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帮助女性脱贫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将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化运作、学员参与及合作社、示范基地联合等方式,帮助184名失业人员及贫困妇女实现就业或增加收入,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古人赋诗多赞美牡丹富贵之美,而生于洛阳、长于洛阳的付爱玲,却从牡丹上,找到了理想事业的新方向。

“牡丹姐”的故事

牡丹对付爱玲来说,并不陌生。自小住在洛阳国家牡丹园对面的她,耳濡目染之下,更对牡丹生出了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愫,以至于长大后,就满心想着从事牡丹行业,再续与“国色天香”的未了缘。

从开始欣赏牡丹,到跟随国家牡丹园技术人员、专家学习种植牡丹,从最基本的嫁接,修剪,到现在新品种的培育。一路走来,付爱玲流过不少汗水,吃过许多苦头,恐怕她自己也理不清,在牡丹上做了多少赔本的买卖。

对此,付爱玲深感困惑,也和他人聊过,但是因为她自身没有方向,缺乏规划和设计,没有人真正愿意和她一起种植牡丹。

直到2020年5月17日,付爱玲参加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在栾川党校举办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2020年牡丹种植加工技术员培训。

付爱玲认真学习老师们的技术培训、大田管理、建园技术、牡丹芍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系列知识,并积极参与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搭建的销售平台。参加完培训后,付爱玲像变了个人一样,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心里默默下定决心要把牡丹芍药做大做强。

会后,培训的老师不断地鼓励她,给她打电话、发信息,给困境迷茫中的她指引了方向,让她信心倍增。

在她们的鼓励下,付爱玲决定要走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把牡丹和芍药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

“她们给予了我新生”

于是,付爱玲四处筹措资金,在参加完理论和实习实训后,就新租下了420亩地,用于扩大牡丹和芍药的种植。随后,又租下一个1500平方米的院子,用于冷库和办公场所建造。从8月中旬开始,伴随着炎热天气,以及如火的激情,付爱玲带着另外两个女性,携手开启了牡丹芍药切花的创业之路。

劳动力缺乏,她就带领留守的20多个妇女和40名季节工,从8月到11月,新种了136亩的牡丹和127亩的芍药,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超过200平方米,可以容纳200万枝花的高端冷库。

得到了专业机构的支持,付爱玲不忘回报家乡更多的女性,一直积极解决周边留守妇女的就业创业问题。

付爱玲介绍到,从8月开始,3个多月,妇女工资的支出达到了近20万,占整个工资比重的九成。对于村里的贫困户,以及孤寡妇女,付爱玲更是格外照顾,不但提供就业机会,还在日常生活上给予关照。

当然,被@她创业计划启发的不止付爱玲一人。史文芳和王晓莉同样参加了该计划的牡丹种植加工技术员培训班,掌握了一技之长,开始从事牡丹种植,实打实地增加了收入。其中,史文芳顺利通过“花漫里坊”牡丹文化产业园的应聘,进入园区后的她成了技术工人,主要从事牡丹鲜切花的种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工作。而王晓莉则学习了牡丹种植和鲜切花技术,经常到栾川县高山牡丹鲜切花基地做季节性零工,年增收约2500余元,家庭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11月初,付爱玲终于顺利通过牡丹种植加工技术员培训,并在结业仪式上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培训中级证书。作为学员代表,付爱玲展示了牡丹和芍药的嫁接技术。也见到了改变她人生的几位老师:苏主任,史教授,刘老师。她兴奋地给她们汇报了这半年来的改变,言语中不再迷茫,充满了信心,付爱玲感激培训所有的老师和专家们,感激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及中国农业国际促进会,她说,是她们改变了她,给予了她新生。

她创业 她圆梦

唐代诗人李白曾用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将杨贵妃的美艳容颜比喻为牡丹花般的娇媚动人,可见,千百年来,牡丹花的美丽可谓世人皆知,然而,促使牡丹花吐露芬芳的辛劳与巧思,人们又懂得几分呢?

时至今日,付爱玲依然每天奔走在基地,对基地牡丹和芍药的熟悉无以言表。有人戏言,基地哪个地方长了根草都是“牡丹姐”最先知道。客户的认可,员工的信任,让牡丹姐更加坚信自己数十年的坚守是值得的,她想在牡丹芍药行业发挥更大的价值,对未来,牡丹姐充满了信心。

不知从何时起,“牡丹姐”的名号开始在业内传开。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却知道“牡丹姐”的称号。行内人都说:牡丹姐养出的牡丹枝繁叶茂,花蕾大,花期长,颜色更艳丽。

这就是“牡丹姐”,一个勤劳的中国妇女自立自强的故事,也是@她创业计划助力女性圆梦的万千个真实案例中的一个。

据了解,“@她创业计划”项目前身为1996年起实施的“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1996年开始实施“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以“小额借款,入户扶贫,循环使用”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城市下岗女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项目实施20年来,探索形成了“协会+ 农户”、“公司+ 农户”、“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的扶贫新模式。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放资金近3.5亿人民币,项目覆盖20余个省区市,帮助近40万名女性实现创业和再就业,辐射带动350多万人脱贫致富。

海通观察: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这里面,妇女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7亿多脱贫人口中,妇女托起了“半边天”。她们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不仅学习生产技术,更紧跟网络直播带货潮流,将许多深藏于大山的农特产推向市场,成为网购的热销商品,展示出脱贫攻坚战场中磅礴的“她力量”。

另一方面,有赖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勇于担当,共同支持@她创业计划做出成效,惠及万千女性实现创业就业,最终使得“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地的脱贫任务,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