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前沿 > 正文

黄宏生:“能耗双控”下的思考

2023-02-20 00:54:29

从九月下旬,一直到十月份,相信很多企业都饱受拉闸限电之苦,生产制造部门被限电搞得焦头烂额,往往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当地供电局下发的供电时区,以便安排生产,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半天或半个晚上。

拉闸限电本意就是电力不足,发的电不够用了。是我们真得缺电了吗?疫情之前我们的产量可要比现在还多,当时为什么不缺电,反而是现在电不够用了呢?缺电背后的说法有很多,有的说是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的电力供需不均衡,也有的说是为减少低端出口产能的扩张,还有的说是为北方过冬供暖提前做准备等等。我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能耗双控”才是今年拉闸限电的主因。

就在拉闸限电的同时,一张今年8月12日发改委印发的《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能耗双控”一词被大多数中国人深深地记在脑子里。什么是能耗双控呢?

“能耗双控主要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这一解释很令人费解,至少对我而言。如果说“能耗双控”是以相对同等的电力能生产更多的产值,或同样的经济、社会活动能少用多少化石燃料,这样会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些。

为什么我们要少用化石燃料呢?因为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制品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及其他碳化合物,而碳的排放是最好表现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这三者关系的表征之一,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含量的增加,使地球称为了一个“温室”,直接导致了地球气温的上升。我国所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是要减少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进入二十一年纪,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进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产业链上,我们承接和引进的很多项目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有些甚至是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这就导致了要按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会很不容易,也倒逼着我们不得不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能源结构目前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占比约85%。社会运行中消耗的能源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石化能源;二是以风能、光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

据国家统计局公开信息,2020年我国全社会发电量为7.42万亿千瓦时,其中:以煤炭为主力的火力发电量占比高达71.16%,水力发电占比16.36%,风力、核能,以及光伏发电等加起来不足13%。而石油消费途径有2/3用于交通运输燃料,其余1/3作为工业生产原料。

由此可见,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预期目标,首先就要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能耗双控晴雨表》的出现,直接引发了多地为突击“能耗双控”指标采取的拉闸限电现象。虽然简单粗暴,却也是立竿见影,让中国企业对“碳排放”有了一种清醒的认识。当然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企业毕竟要生产,职工要吃饭,如此限电势必不可长久,负面效应也很多,诸如: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等等。

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实际就是从源头上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消耗,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

在《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要达到40%左右。

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假如以这个为基数来算,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要达到40%左右,即1000万辆左右。从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来看,全年预计在300万辆,那么2030年起码会有7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缺口。

距离2030年还有八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制造商,我们要全力往前冲刺,争取在这几百万辆的市场缺口中争得一定市场份额。我们新推出的创维汽车自从2021年4月27日宣布进入市场以来,只用六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达到月销近1000台的规模,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及我们的战略规划,创维汽车将实现年产销50万台,750亿元的销售规模。

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迎来巨大蓝海市场,增长幅度将超过新能源汽车前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强大的资本入局,我们需要冷静面对,才能越战越勇。

虽然刚刚起步,但创维汽车的基因中有着开沃汽车十年造车经验和创维三十三年家电制造的工业基因,技术的沉淀和独创性是我们聚焦的地方。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因和技术,才能让创维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跑得更远,成为智能车家的创导者和领先者。时至今日,我们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专注新能源汽车,没有对外融资,不PPT造车,实实在在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出一份力。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对外开放的程度。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承诺。在实现的过程中,会有内部转型的阵痛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我们将紧扣时代脉搏,与自己的国家站在一起,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配合国家战略搞好新能源产业,为实现中国人的“百岁人生”而努力!(本文由海通社传媒转自黄宏生公众号)